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一回(3/3)

甚多,知必是个有名的所在。便问轿夫:“你瞧城西南那个有庙的山,你总知叫什么名字罢?”轿夫回:“那叫蒿里山,山上是阎罗王庙。山下有金桥、银桥、奈河桥,人死了都要走这里过的,所以人活着的时候多烧几回香,死后占大便宜呢!”老残诙谐:“多烧几回香,譬如多请几回客,阎王爷也是人的,难不讲情吗?”轿夫:“你老真明白,说的一不错。”

这时已到真山脚,路渐湾曲,两边都是山了。走有把钟的时候,到了一座庙宇,轿在门歇下。轿夫说:“此地是斗姥,里边全是姑,太太们在这里吃饭很便当的。但凡上等客官,上山都是在这庙里吃饭。”德夫人说:“既是姑庙,我们就在这里歇歇罢。”又问轿夫:“前面没有卖饭的店吗?”轿夫说:“老爷太太们都是在这里吃,前面有饭篷,只卖大饼咸菜,没有别的,也没地方坐,都是蹲着吃,那是俺们吃饭的地方。”慧生说:“也好,我们且去再说。”

客堂,地方却极净。有两个老姑来,一个约五六十岁,一个四十多岁。大家坐下谈了几句,老姑问:“大太们还没有用过饭罢?”德夫人说:“是的。一清早来的,还没吃饭呢。”老姑说:“我们小庙里饭是常预备的,但不知太太们上山烧香,是用荤菜是素莱?”德夫人:“我们吃素吃荤,到也不拘,只是他们爷们家恐怕素吃不来,还是吃荤罢。可别多备,吃不完可惜了的。”老姑说:“荒山小庙,要多也备不来。”又问:“太太们同老爷们是一桌吃两桌吃呢?”德夫人:“都是自家爷们,一桌吃罢,可得劳驾快。”老姑问:“您今儿还下山吗?恐来不及哩!”德夫人说:“虽不下山,恐赶不上山可不好。”老姑:“不要的,一霎就到山了。”

当这说话之时,那四十多岁的姑,早已走开,此刻才回,向那老姑耳边咭咕了一阵,老姑又向四十多岁姑耳边咭咕了几句,老姑便向德夫人:“请南院里坐罢。”便叫四十多岁的姑前边引,大家让德夫人同环翠先行,德慧生随后,老残打末。

了客堂的后门,向南拐湾,过了一个小穿堂,便到了南院,这院朝南五间北屋甚大,朝北却是六间小南屋,穿堂东边三间,西边两间。那姑引着德夫人了穿堂,下了台阶,望东走到三间北屋跟前,看那北屋中间是六扇窗格,安了一个风门,悬着大红呢的夹板棉门帘。两边两间,却是砖砌的窗台,台上一块大玻璃,掩着素绢书画玻璃挡,玻璃上面系两扇纸窗,冰片梅的格儿。当中三层台阶,那姑抢上那台阶,把板帘揭起,让德夫人及诸人内。

堂门,见是个两明一暗的房,东边两间敞着,正中设了一个小圆桌,退光漆漆得的亮。围着圆桌六把海梅八行书小椅,正中靠墙设了一个窄窄的佛柜,佛柜上正中供了一尊观音像。走近佛柜细看,原来是尊康熙五彩御窑鱼篮观音,十分致。观音的面貌,又丽,又庄严,约有一尺五六寸。龛前面放了一个宣德年制的香炉,光彩夺目,从金里透殊砂斑来。龛上面墙上挂了六幅小屏,是陈章侯画的鸣、龙树等六尊佛像。佛柜两放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经卷,再望东看,正东是一个月大玻璃窗,正中一块玻璃,足足有四尺见方,四面也是冰片梅格儿,糊着丽白纸。月窗下放了一张古红木小方桌,桌左右两张小椅,椅两旁却是一对多宝橱,陈设各样古玩。圆窗两旁挂了一副对联,写的是:

靓妆艳比莲

云幕香生贝叶经。

上款题“靓云友法鉴”,下款写“三山行脚僧醉笔”屋中收拾得十分净。再看那玻璃窗外,正是一个山涧,涧里的喇价,带着些冰,玎玲珰琅价响,煞是好听。又见对面那山坡上一片松树,碧绿碧绿,衬着树下的积雪,比银还要白些,真是好看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