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五章中国焦炭pei额第一案(2/5)

朋友随即在2003年秋天的一个上午直接把李霁月领了商务,领到外贸司工业品长孟丹的面前。

这就是“调剂额”特批件的程序。认识孟丹后,李霁月再次向孟丹咨询了办理特批件的详细过程,孟丹毫无保留地向李霁月介绍了情况。孟丹显然忽视了李霁月的能量,因为焦炭额特批件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够拿到批文的,就连孟丹也难以拿到。

2004年8月中下旬,孟丹打电话告诉李霁月,特批件已经审批并印发。李霁月连忙赶到商务找孟丹去拿批件。

额批复是机密级文件,正常程序,焦炭额下达文件的下发规则是:文件经领导签发,由办公厅稿后送文印中心印发。其中涉及地方企业的,由商务办公厅通过机要或电换系统换至有关地方商务主门,并由地方商务主门通知企业;涉及中央理企业的,由外贸司直

此时大权在握的孟丹39岁,是商务里有名的长,她的职责是理国家工业品的,其中包括分焦炭、稀土等资源型产品的额数量。

额申请送到商务后,最关键的门就是孟丹所在的工业品,如果卡在孟丹手里等于前功尽弃。李霁月找到孟丹,告诉孟丹自己上报了4个焦炭特批件,并告诉了孟丹申报额的企业名称。李霁月千叮咛万嘱咐:“你帮助看着,加快审批,别耽误了!”

李霁月无疑有前瞻的光,因为从2003年开始,国际煤炭价格持续走额也越来越难搞。由于国际钢铁业需求激增,2003年中国焦炭达1500余万吨,接近全球贸易总量的60%。适逢此时,中国“为保护环境和确保国内供应”对焦炭政策由鼓励变为限制。这个限制的杀手锏有二:一是当年10月到次年1月,商务两度下调焦炭退税,从15%降为零;二是2004年的额调整到900万吨。

由于是同事的介绍,孟丹不好拒绝。加上李霁月提到经历上与孟丹相似,都长期从事外贸工作,对于李霁月咨询的焦炭额的有关问题,孟丹认真作了解答。10分钟后,李霁月起告辞,临走的时候,李霁月记下了孟丹的电话。正是这个电话,将她们继续联系到了一起。

国际焦炭价格应声疯涨至每吨400元,比上一年同期翻了两番。

李霁月盯上了这块糕,因为这块糕后面有着不为人所知的大利。每吨焦炭额的“中间费”突然涨到180元,差不多是焦炭销售价格的一半,这利益的诱惑是无比大的。退居二线的李霁月自然不甘清闲,她利用已有的网络,为获得关键信息不惜一掷千金,孟丹这样的盟友她自然不会漏掉。

2004年6月以后,商务开始对焦炭额统一行分,工业品确定的额数量要由司务会审议通过。而2004年下半年,商务为避免与欧盟的贸易纠纷,一举增加400万吨焦炭的“调剂额”这“调剂额”是在正常程序外,为了支持西开发,对中西地区等企业经领导批示申请焦炭额的。经过领导转批到外贸司后可以下达“调剂额”但下达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4万吨。这特殊情况的下达方式是:工业品上报申请批件,批件经司长签发后送办公厅印发,将加盖公章的批件下达给申请的企业或门,抄送企业所在地方的商务主门。这不超过4万吨的批件,程序可以不经过外贸司司务会讨论。

毫无疑问,这一细微的变化背后,孟丹所在的工业品额分拥有更大的调度和自主权。孟丹对焦炭市场的走势一目了然,是其工作特质决定的。李霁月清楚,焦炭额分制度有机可乘。看到焦炭额分制度有机可乘的人,不仅仅是她一个。当然,分额的孟丹更清楚。

由于焦炭额的缩减,中国炼焦行业协会曾上书商务,建议对贸易公司与生产企业实行竞标办法分额,由政府、协会、商会组成委会监。但由于相关利益人士的反对,此事不了了之。之前,焦炭额的发放采取二次分的方式,即由商务先行将额发放到各省商务厅和五矿商会,再由后面两机构实际情况分发给各个企业。到2004年11月,商务明令回收了这一分权。

本章尚未读完,请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了解了特批件的程序,李霁月找到急需焦炭额的山西焦炭集团等4家企业,办理了申请焦炭额的文件。2004年7月,李霁月多方斡旋,找人请有关领导在4家企业的焦炭额申请上签了意见,递到了商务

对于孟丹而言,这只是举手之劳。孟丹快地答应了,告诉李霁月说:“批了就告诉你,放心吧。”此时的孟丹已经不得不佩服这位神通广大的李大了,4个特批件就是16万吨,照每吨180元的“中间费”16万吨的“中间费”足以让任何一个人咋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