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九针十二原(3/3)

泻去关节郁积的滞。九针的情况,大如此。

气在人经脉之内,邪之气常在上,糟粕之气常在中,寒之气常留下。这就使针刺的位不同了。如果针刺骨陷孔,就会使邪得以;针刺明之脉,就会使浊气得以外。病在浅表而针刺太,会引邪里,加重病情。所以说,脉各有自己的位,病症各有自己所适应的孔,情况不同,就要相应用针。不能实症用补法,虚症用泻法,那样损不足而益有余,只能加重病情。亏气虚的病人,取了五脏腧,就可能致人于死;气不足的病人,取了三经的腧,可导致怯弱。耗伤了经,会发厥症;损伤了经,会发狂症,这都是用针不当的危害。针刺之时,需要候气,如刺后没有得气,不问息数多少,必须等待经气到来;如果针刺已经得气,就可去针不用再刺了。九针各有不同的功能,形状也各不相同,要据病情分别选用。针刺的关键,是要得气,得气即必有疗效,疗效的可靠,就象风乌云消散,很明朗地看到苍天一样。这些都是针刺的理。

黄帝说:我想听听五脏六腑脉气所的情况。

岐伯说:五脏经脉,各有井、荥、输、经、合五个腧,五五共二十五个腧;六腑经脉,各有井、荥、输、原、经、合六个腧,六六共三十六个腧。人脏腑有十二经脉,每经各有一络脉,加上任脉之络、督脉之络、脾之大络,共计十五路。这二十七脉之气周行全于上下手足之间,所为井,所为荥,所注为输,所行为经,所为合。二十七气注于五腧,昼夜不息。人关节等位的相,共有三百六十五个会合,都是络脉之气聚结的地方,即气。知这些要妙所在,一句话就可说明白,否则就无法说了。这里所说的节,是血气游行位,而不是指骨。

在实施针刺之时,注意察看病人的气神,可以知血气的耗散与还复;分别病人弱,听他的声音动静,可以掌握其邪正虚实。而后,右手主推而针,左手佐助而护针,当针下得气时,就可以针了。凡是要用针之前,一定要先诊脉,观察脉气的和与不和,然后才可治疗。如果五脏之气已绝于内,是虚,而用针反补在外的经,造成过盛而更虚,这叫重竭,重竭必死,其死时是安静的,这是因为医生违反经气,误取腋和的腧,促使脏气愈趋虚竭所致。如果五脏之气已绝于外,是虚,而用针反补在内的经,造成气过盛而气更加虚竭,引起四肢厥冷,这叫逆厥,逆厥必死,其死时烦躁不堪,这是由于医生误取四肢末端位,促使气彻底告竭所导致的。针刺的要害,刺已中病而不针就会伤气,不中病而针,就会使邪气留滞不去。伤气会使病势加重而使人虚弱,邪气滞则容易发生痈疡。

五脏有在外的六腑,六腑之外有十二原,十二原于四关(即两肘两膝),四关原主治五脏病变。所以五脏有病,就应该取十二原。因为十二原是五脏聚三百六十五节经气而集中的地方。五脏发生病变,就反应到十二原,而十二原各有所属的内脏,明了各原的特,透察它的反应,就可知五脏受病的情况。心、肺位于膈上,属于位。肺是脏,为中之少,它的原是太渊左右二。心是脏,是中之太,它的原,是大陵左右二。肝、睥、肾位于膈以下,属于位。肝是脏,为中之少,它的原,是太冲左右二。脾是脏,为中之至,它的原是太白左右二。肾是脏,为中之太,它的原,是太溪左右二。膈的原是鸠尾,属任脉,只有一。肓的原是气海,属任脉,只有一。这十二原,是脏腑经络之气运行通的关键所在,能够治疗五脏六腑的各疾病。

凡患腹胀疾病,应取足三经(即胃、胆、膀胱);凡患飧疾病,应取足三经(即脾、肝、肾)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